当前位置:   首页   >  仕农工商   >    彭氏人物

袁义达•张诚著《中国姓氏•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》笔下的——彭姓

发布时间:2024-02-12 点击量:129
 袁义达•张诚著《中国姓氏•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》笔下的
彭姓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◆

彭姓是中国五十个大姓之一,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占有优势。彭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.49%,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彭的人至少有49位,总人口大约近600万。
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入了彭姓历代名人165名,占名人总数的0.36%,排在名认姓氏的第六十四位;彭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.48%,排在并列第五十二位;彭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 0.33%,排在并列第六十一位。
我国彭姓拥有一个光彩的家世,历代名人不少。历史上著名彭姓人物有:战国哲学家彭蒙,西汉梁王彭越、大司空彭宣,唐朝词人彭伉、溪州刺史彭士然,宋朝诗人彭止,明朝贤臣彭时,清朝词人彭孙遹、诗人彭兆荪、大臣彭蕴章、湘军名将彭玉麟,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、人大委员长彭真、结晶学家兼矿物学家彭志忠。
●☺☻彭姓的起源与演变
彭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,颛顼之裔和外族的改姓。
第一支出于高阳氏颛顼之后。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。据说颛顼之子称,其族居今河南东南的汝河地区。称之子老童,老童之二子黎、吴回。吴回之子陆终,陆终有六子,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。陆终的第三子篯 (JIAN尖)铿,又称彭祖氏,彭姓。
篯铿因为能作大鼓,声音洪亮,鼓声彭彭,便称为彭。彭作为鼓声而形成氏族的图腾。彭氏族在尧舜时代已经强大,后来发展成为彭国,古址在今河南北部黄河北岸的原阳县。彭国一度发展十分强大,与豕韦氏列为夏商时代的五霸,称为彭伯。到商朝前中期河嬗甲时代,彭伯东进山东济宁的彭晒,随后迁到彭城,即今江苏徐州,史称大彭。公元前1208年商王武丁灭大彭国。子孙遂以国为氏。彭姓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,国亡之后,正式普遍使用彭姓的历史至少也有3200多年。
彭国灭亡后,彭人四散。向东南移民的一支彭人是从徐州(古称彭城)南下,进入安徽的和县(古称历阳),南渡长江进入江西的鄱阳湖(古称彭蠡)及赣江上游的桃江一带,与山越族相遇,一部分彭人融入了山越族中,另一支从和县迁到浙江临安东南的大涤山天柱峰下。一支向西南撤退到河南西部的鲁山县东南,后为楚国臣民。第三支向西经过河南绳池县,到达陕西白水县的彭衙堡,其中一部分彭人与羌戎族戏部族混合形成彭戏族。彭人继续西进抵达甘肃庆阳县西南的彭原。周武王东进灭商时,所率的联合部落和诸侯中就有彭,此彭即居于彭原的原彭国后裔。周灭商后,彭人南渡汉水,迁到今湖北南河一带,彭人从此离散,并与南部土著混居,成为土家族彭姓的先民。甘肃庆阳的一支彭人,越过秦岭,从子午谷经陕西石泉县的彭溪,一举直落四川彭州,后又南下移民彭山县。
第二支来自外族的改姓。战国以后彭人四散,移民中与东南的山越族、鄂湘西部的巴人等南部土著的混居,彭人先融入进当地的民族中,成为土著诸姓之一。西南少数民族的彭姓也绝大多数为彭人的支裔融入而成的,以后又同化成为当地的汉民,所以当代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四省的汉族中多彭姓,与这段彭姓的移民和融合有关。因此,我国的彭姓同其他姓氏一样,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,互有基因的流动。
●☺☻历史上彭姓的分布与迁移
先秦时期,彭姓的活动区域是在西起陕甘南部,西南直达四川中部,东南抵浙江西部,东北进山东南部,北扫河南,南依湘江的广阔地区。以这活动地区为中心,彭姓向四周播迁,到唐宋时,彭姓已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。清初彭姓首次移民台湾。
宋朝时期(公元960—1279年),彭姓大约有38万余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5%,排在第四十二位。彭姓第一大省是江西,约占全国彭姓总人口的37%,占江西总人口的1.7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、湖南、四川,这三省的彭姓大约占彭姓总人口的65%;其次分布于广西、福建,这两省的彭姓大约又集中了14%。形成了长江南侧中下游的赣湘川的彭姓聚集区。
明朝时期(公元1368—1644年),彭姓大约有50万余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54%,仍居第四十二位大姓。宋、元、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%,彭姓人口纯增加率为3l%,彭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,净增加了12万。彭姓的主力在秦汉时期已经撤离了北方,所以北方的连续不断的战争,彭姓人群没受到太大的冲击。明朝的江西仍为彭姓第一大省,约占彭姓总人口的37.7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、湖南(12.3%),这两省彭姓大约占彭姓总人口的50%;其次分布于四川(5.7%)、广东(5.2%)、湖北(5.2%),这三省的彭姓又集中了16%。宋、元、明期间,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,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,但西部四川的彭姓减少很多,向南方迁移。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湘鄂的彭姓人口聚集区。
当代彭姓的人 588万,一跃而为全国第三十九位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49%。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彭姓人口由50万增加到今600万,约12倍。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。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,l000多年来彭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“厂”形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、四川、湖北、江西四省,大约占彭姓总人口的58%;其次在广东、云南,这两省的彭姓又占了12%。湖南居住了彭姓总人口的18%,为彭姓第一大省,占湖南省总人口的1.7%。全国形成了长江中上游川鄂湘赣的彭姓高密度聚居区。在近600年中,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、元、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,由东南向华中、西部的强劲回迁已超过了由北向东南的迁移。
●☺☻当代彭姓的分布频率
彭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中上游川鄂湘赣地区,每平方公里的彭姓人口达到1.5人以上,特别在鄂湘赣三省的交会区,每平方公里的彭姓人口高达3人以上。彭姓分布密度示意图(见彩图10.2.2A)表明:密度最高的(1.5人以上/平方公里)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3.8%,彭姓人口大约261万;0.5—1.5人/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5.8%,彭姓人口大约225万;不足0.5人/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0.4%,彭姓人口大约102万。
彭姓分布很广,但不均衡,彭姓在长江以南、南岭以北是常见的姓氏之一。彭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(见彩图10.2.2B)表明:在云贵川、湘鄂赣、两广北部、福建中部、台湾、甘肃南部,彭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.6%以上,其中高频率的中心在湘鄂赣三省交会地、云南东部和西北、甘肃南部,彭姓分布频率在1.2%以上,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.4%;在广西大部、海南、广东南部、福建南端和北端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苏西北、河南南部、陕甘宁大部、辽宁大部、河北东北、内蒙古东南和东北、新疆西北等地区,彭姓频率在0.2%一0.6%,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3.3%;其他地区,彭姓分布频率不足0.2%,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5.3%,其中频率在0.l%以下的地区占了39%。
●☺☻血型分布特征
彭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:O型199万,占33.8%;A型176万,占30%;B型161万,占27.4%;AB型52万,占8.8%。彭姓总人588万。
川湘鄂赣大部、滇北、黔西北、粤北、甘南等地区是彭姓比较集中的区域,约占国土面积的13.8%,彭姓261万,约占彭姓总人口的44.4%。O型9l万,A型82万,B型66万,AB型22万。
江浙皖闽大部、粤南、桂北、琼西、黔东南、滇南、陕南、甘中、青东南、豫南、鲁南、辽宁、冀西北、内蒙古东南、新疆西北等是彭姓比较常见的地区,约占国土面积的25.8%,彭姓225万,约占彭姓总人口的38.3%。0型76万,A型 66万,B型63万,AB型20万。
其他地区是彭姓人口稀少的区域,约占国土面积的60,4%,彭姓102万,约占彭姓总人口的17.3%。O型32万,A型28万,B型32万,AB型10万。
【摘自:袁义达•张诚著《中国姓氏•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》
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378-381页】


上一篇: 下一篇:
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