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  首页   >  寿   >    彭祖养生

华夏文化始祖仓颉与彭祖

发布时间:2024-05-19 点击量:61

华夏文明与文化都有一个开创过程,其开创者便是彭祖。其实,其开创者并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群体,有许多人。而古人习惯上选择其中的代表人物来代表他们,认定他为“始祖”。
   
如华夏种族始祖是女娲和伏羲,就像西方的夏娃与亚当。其实,他们只是一个部落的领袖,不同部落有不同祖先,而且他们也得有父母吧?不管他了,就让他俩代表华夏民族的祖先吧。
   
再如黄帝是华夏文明的始祖。其实,华夏文明有许多方面,不是一个人开创的。譬如许多人尝试用火取火,第一个取火的人是谁?不知道。就给他起个名字叫“燧人氏”。许多人尝试造“房”居住,第一个是谁?不知道。就给他起个名叫“有巢氏”。许多人尝试吃过许多植物,尝试用植物种子播种,谁第一个开创农业?不知道。就给他起个名叫“神农氏”。许多人尝试用麻的纤维和蚕丝做衣服,第一个是谁?不知道。就让黄帝的妻子当代表,叫嫘祖。“嫘”从 “女”从“田”从“系”,表示是女人,用田野纤维纺织衣服。还有造车,造船等等诸多文明的开创。于是让发明指南车、统一中原的黄帝做总代表,代表开创华夏文明的整个时代和广大人群。
   
文化与文明不同。在真正的文字发明之前,只有文明,没有真正的文化。有了真正的文字,才有真正的文化。发明真正的文字的人便是文化始祖。真正的文字是谁发明的?古人选择了一个代表人物,黄帝手下的大臣仓颉,有了仓颉造字说,还有物证:仓颉书。
    但是,第一、数量众多的系统的通用的真正的汉字是甲骨文,发明于殷商后期,公元前三千三四百年,比黄帝时代晚千余年。黄帝时代还没有真正的文字。第二、仓颉的时代还没有找到可以留传后世的文字载体。甲骨文的载体是甲骨,可以久传不毁。黄帝时也许有了陶器,易碎,难以留传,不可能有系统的文字留传下来。仓颉书是汉代人伪造的。他们没有见过千余年前的甲骨文,凭他们见到的比甲骨文晚千余年的篆书隶书伪造了仓颉书,明显具有秦汉篆书隶书的痕迹。第三、真正的文字——数量众多的系统的通用的文字,决不是一、二个人能发明的。从出土文物看,在古陶器上出现过个别的、零星的、不能组词造句的文字样符号,表明不少人都作过发明文字的尝试探索。也许仓颉是试图发明文字的第一个探索者,或者是这些探索者的总代表。因而仓颉只是汉字发明的探索者的代表,而不是真正汉字发明者的代表,并不是真正的文化始祖。
   
经过千余年的尝试、探索,到殷商后期才由一个群体集体发明了真正的汉字。他们是殷王的智囊团成员,他们帮助殷王作出决策。他们是一群巫师,通过占卜,揣摩“天意”,作出预言,帮助殷王下决心做或不做某件事,或者帮助殷王假借“天意”压服反对者。如盘庚为了使商朝中兴,想迁都到河南,但遭到群臣反对。盘庚就让巫师占卜出“天意”:迁都大吉。盘庚就以不可违抗的“天意”压服了群臣。这些巫汉占卜时先将乌龟的腹甲或者牛的胛骨正面磨平,再在反面钻凿使之厚薄不匀,然后放到火上烧烤,龟骨因为厚薄不匀受热不均而产生裂纹。他们把这裂纹说成是上天示意的征兆,根据它说出“天意”,作出预言。殷王要对他们作的预言进行验证,口说无凭,要求他们用符号把预言记录下来——刻在甲骨上。这些符号就称为甲骨文,至少已经造出了4000多字。甲骨文成了中国最早的系统的真正的文字,中国从此有了真正的文化,这群发明汉字的巫师成了中国第一代文化人。
   
那么,谁是他们的代表人物,能代表他们成为华夏文化的始祖呢?是彭祖。 
   

一、发明文字的是巫师,而彭祖是古代最有名的巫师。

古代有著名的二巫——巫彭和巫咸。巫彭就是彭祖,巫咸也是彭祖家庭成员。第一代彭祖彭铿在尧帝时就已经与舜一起辅助尧帝治理国家,是杰出的政治家。孔子说:“()举舜、彭祖而任之,四时先民治之。”(《大戴礼》)。这代彭祖曾献雉羹救了尧的命,被尧封于彭地,尊之为祖,成为烹饪始祖。夏代彭祖彭寿也是政治家,还是军事家,帮助夏禹治国,帮助夏启平叛,夏禹感慨地说:“皇天哀(可怜)禹,赐以彭寿,恩正夏略。”(《涿冢周书》)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()十五年,“彭伯寿师征西河,武观来归(归降)”。彭祖已被封为伯爵,建有大彭氏国。商代前期彭祖彭考,仍为伯爵,仍是军事家,帮助商王多次平叛。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河亶王三年“彭伯克邳”,平定邳人之乱;五年“彭伯、韦伯伐班方,姺人来宾”,祖丁王再次“命(任命,封)彭伯、韦伯”。《史记》也确认“彭祖氏,殷之时尝为侯伯”(《楚世家》)商代后期彭祖老彭,失去伯爵,降为大夫。《钱氏家乘》说彭祖“在商为守藏史,为大夫”,“世称老彭”。《集仙录》说:“商王闻彭祖有道,拜为大夫”(《太平御览•彭祖答商王问》) 


    二、参与发明甲骨文的是老彭,老彭是发明甲骨文的商王智囊团中最重要的成员。

首先,彭祖是这群巫汉中唯一有过伯爵显位之人。商王害怕大彭氏国过于强大,才取消了大彭氏国和侯伯封号,把彭祖降为大夫,封为守藏史留在宫中。其次,彭祖是这群巫汉中有系统养生长寿之道的人,商王要获得长寿之道,于是“王于掖庭立华屋紫阁,使祖居之,问延年益寿之道”(同上),待遇极高。再次,守藏史是国家档案馆馆长,保管当时的国家档案——占卜过的甲骨,随时供商王查阅,向商王解读甲骨文字。因而他一定能晓甲骨文字,从而一定参与了当时全部或大部甲骨文字的发明,否则无法解读。由此看来,他也是智囊团的总管,甲骨文发明的总负责人。所以,虽然甲骨占卜者都要刻上姓名,但作为负总责的彭祖便不刻上自己的姓名。最后,彭祖及其后人的占卜可能最准的。武丁王要独占彭祖长寿术,先是不准传播,谁传杀谁,后来阴谋消灭彭祖,彭祖闻讯潜逃,率族人离开彭城。但商王仍让彭祖后人留在智囊团中占卜,可见商王认为彭氏占卜最准,不可离开。此时,彭祖后人已不当守藏史不是总管了,占卜必须刻上自己的姓名了。据统计,贞人(占卜者)“彭”出现70多次,而其他几十个贞人最多的也只出现40多次。由此可知,即使在彭祖离开后彭氏仍占智囊团首位,可见彭祖此前在智囊团中的首要地位。
   
三、一些古文字符号只有彭祖们——彭祖及其族人后人或受其影响的巫师才能够发明,因为这些古文字符号反映了彭祖及其家庭的生理特征,彭祖导引术的行为特征和特有的思想观念。 


 譬如图(1)、(2)是族徽符号,可能是彭祖族徽。图(1)把耳朵反常地画到头的上方,便是为了突出彭祖的生理特征——耳大。彭祖家族族人逃离徐州后,其中一支隐藏在山东隐姓埋名,任意为姓。他们耳大垂肩,修练导引术,“导气令和,引体令柔”,柔若“无骨”。所以其人被外人称为“无骨子”——柔若无骨的人和“儋耳之子”—— 耳大垂肩的人的后代;其地被外人称为“儋耳国”,“儋(耳)”便是耳大垂肩之意;又被称为“流黎国”,“流黎”就是柔利,柔软利索。彭祖后裔老子的名字也叫“耳”、“聃”“儋”,“儋”“聃”都是耳大垂肩的意思。图(1)、图(2)还反映了彭祖的行为特征——修练导引养生术:“吹呴呼吸”,“导气令和”。首先,画的都是练导引术站桩功的姿势。其次,头部都只画了口加以突出,而口两侧都画了一正一反(一阴一阳)两个“气”字,来表示口不仅是服食(吃药饮食)养生的器官,而且与鼻一起是导引养生中“吹呴呼吸”的关键器官。“呼吸”只用鼻,“吹呴”要用口:先用鼻深吸气,再用口按不同口形和声音吐气,便可起不同的生理调控作用,这就是“六字诀”(吹呼唏呵嘘呬)调气导引法:“鼻中引气入,口中吐气出”,“先左右导引三百六十遍”,再“大吐”几十遍,“细吐”几十遍;吐气时若患心冷病,气即“呼”出;若热病,即“吹”出;若肺病,即“嘘”出;若肝病,即“呵”出;若脾病,即“唏”出;若肾病,即“呬”出;“若有病,依此法恭敬用心,无有不差(痊愈)”。这是唐代医圣、活了一百多岁的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记述的彭祖导引术之一。他认为这是“要方”——重要处方,价值千金,可备急用。
   
再次,图(2)手下、足下都画了一个短横,也代表气,表示人不仅可凭口鼻吹呴“呼吸”空气,而且人体可以通过肌肤尤其是“三心”(天门头顶心、地门脚底心、人门手掌心)“呼吸”阴阳“元气”——红外线等能量,“内气外发,外气内收”。这是现代有些人不能接受的观念。而彭祖有这特有的观念,并形成了特有的调气导引方法。“彭祖曰:……闭目存思,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(伞状),五色分明,下入毛际,渐渐入顶,如雨初晴云入山,透皮入肉,至骨至脑,渐渐下入腹中,四肢五脏,皆受其润,如水渗入池……斯须(一会儿)即觉元气达于气海(在腹部),须臾则自达于涌泉(足底心),则觉身体振动……名为一通”,如每天练到三五通,“则身体悦怿(轻松愉快),面色光辉,须毛润泽,耳目聪明,令人食羡(胃口好消化好),气力强健,百病皆去”。这也是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的记载。


    再如图(3)是“异”的古文字形。中国第一位文字学家东汉许慎没见过古文字“异”,只见到篆体“异”字,便说:“异,分也。从廾,从畀。畀,予也。” (《说文》)现代古文字学家杨树达不同意,说是“甲文‘异’字作人头上戴物、两手捧之之形”,“异”是戴的意思。(《积微居金文说》)罗振玉又不同意,说是“象人举手自蔽形”(《增订殷墟书契考释》),就是说,上部的“田”不是头上戴(顶)的东西,而就是头部。“异”是遮蔽的意义。但是,有些“异”字中,双手并没有在头的上部,而在头的侧部、下部,而且“异”也没有顶戴或遮蔽的意思。我们认为,不能孤立地看单个字形,而要把多种字形联系起来看。图(3)的几个“异”字,画的是双手从头下到头侧到头上,再从头上到头侧到头下,反映了彭祖动态导引术中的“捧气灌顶”的方法:双手掌心向上抬起,采“日月精华”或天之“元气”;再双手掌心向下,引导“外气内收”,从天门头顶心进入头部;再双手向下落,导引“元气”下行。这是彭祖“异能之士”特有的导引行为,是与常人不同的行为,也反映了与常人不同的思想观念——认为可以导引“外气内收”。与众不同故为“异”,奇异,怪异,特别的,不同的,不平常的,引伸为分开。这才能对字形给予合理解释,才能把字形与字意结合起来,也才能解释得通本义与引伸义。 


    又如图(4)(5),便反映彭祖们“采日精月华”的思想观念。如“扬”字,常人造字会画手把东西扬起来,而古文字却画双手捧太阳,采集太阳能量。然后在“祝”时再发出去给人“治病”。“祝”是巫师的一种“治病”方式,口中念念有词,舞动双手发出“气”。图(6)“祝”字便画了这种状态。另如图(7)(8)“光”字,画人头上冒火 ,表示“内气外发”,能发出能量“光”。“光”为什么不用日月星灯加射线表示光,而用人头上冒火表示光呢?图(8)头两个“光”字画的是用双手导引“内气外发,外气内收”,头部向上箭头表示“内气外发”,“八”字符号表示“外气内收”;第三个字符只用箭头向上表“内气外发”;第四个只表内收,只有八字,没有箭头,手也向下。现代一些人认为这样解析不科学,他们据图(7)第五个符号认为“光”字是画的古代的灯具:铜人双手托铜盘,盘中放油点亮。这是错误的。第一,如果是画的人托灯具照明,应为“灯”字,而不是“光”字。第二,该字头上是完整的“火”字,而不是铜灯中起火,手也没有上举。图(8)是周代金文,都没画头上灯具。 第三、《中国灯具史》(郭灿江)认定,商代还没有灯,到周代才有灯。古文字中没有“灯”字,出土文物中也没有商代灯具。第四、周代金文不用“火”而用箭头和八字明显表示外发与内收,手的动作与导引捧气灌顶(见“异”字)一至。第五、“光”字反映“内气外发,外气内收”不是孤例,前述“异”字还有一系列符号也都用类似符号反映了这一观念,有造字规律。第六、不能用今人的观念去取代造字者的观念。你可以不同意古人的观念,但不能否认古人有此观念并据此造字。古人认为不仅可以通过口鼻呼吸空气,而且认为可以通过身体内收外发真气。古人的观念似乎不可思议。但这是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就有的观念。图(9)是云南沧源岩画,左边画了人头部如太阳,可以外发“光”——能量;中间画了人体如太阳,人体可以发出“光”;右边的画了手可以发出“太阳”。

 

四、彭祖们不仅发明了真正的文字,而且在文字符号中储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,这些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文化的遗传基因,影响了三千年的中国文化。如“元”“气”等字反映了“元”是生成天地万物人的本源物质的唯物思想,“化”“申()”等字反映了阴阳由矛盾到合成生成新事物的辩证思想,也即以“和”为本、阴阳合和的思想;“天”字反映了以人为本、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;“中”“庸”等字反映了中庸平和的行为准则;“和”、“谐”等字反映了以民为本(发展民生、民主)、官民和谐的思想;“友”、“众”、“仁”、“爱”等字反映了以心为本、身心和谐的思想;“养”、“异”等字反映了以服食为基础、以导引为关键的养生思想……这些已在《破译中华文化遗传密码》(载《淮海论坛》中另述。
   
五、彭祖们中彭祖对后代的影响最大。古文字的其他发明者都已湮没在商代历史中,而彭祖影响了道家老子、儒家孔子、佛家如来、神医扁鹊和华佗、医圣陶弘景、药王孙思邈……(见《东方先哲老子与彭祖》、《东方智者孔子与彭祖》、《东方Buddha如来与彭祖》、《药王、医圣、神医与彭祖》均载《淮海论坛》)彭祖文化影响及于道、佛、儒、医、武、俗各界,至今仍有影响,仍可造福人类。
   
所以,中国真正的文字、真正的文化是由中国第一代文化人、殷商后期的一群巫师——彭祖们集体创造的,彭祖不仅参与了创造,而且是他们中最重要的成员、最杰出的代表、对中华文化最有影响力的人,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成为华夏文化的始祖。

 

上一篇: 下一篇:
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