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 | 捷 | 导 | 航
最 | 新 | 资 | 讯
热 | 点 | 资 | 讯
咨 | 询 | 热 | 线 15029200500
六只眼睛看彭祖(6)庄子看彭祖
1“彭祖乃今依久特闻。”(庄子·逍遥游》)
2.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(伸),为寿而已矣。此道(导)引之士、养形之人彭祖、寿、考者之所好也。若夫不刻意而高······不道引而寿······无不为也。”(《庄子·刻意)
3.彭祖得之(道),上及有虞,下及五伯(《庄子·大宗师》)
4.彭寿得之,上及有虞,下及五伯。(《庄子·刻意》)
【解读庄子看彭祖】
1.屈原问“(彭祖)受寿永多夫何久长”,庄子也知道彭祖“依久特”——特别长寿闻名于世,可见在先秦人们确认彭祖特别长寿。
2.“庄子说: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伸,为寿而已矣。此导引之士、养形之人彭祖、寿、考者之所好也,”这是是关于彭祖长寿原因之一——发明导引术的最早文献资料,最早名为“导引”(现代称为“气功”),概括了导引术静功、动功的内容。
3.庄子确认彭祖“导引而寿”,认为导引术可以“为寿”——促进健康长寿,但是他用了“而已矣”——罢了,表示了略有轻视。庄子还有更高目标:“不导引而寿”。不过,我认为,“为寿”——促进健康长寿才是修炼导引术的正确目的,其他目的却是虚妄的。至于“不刻意”导引而“无不为”,也即无为而无不为,的确高,但是只有先“有为”到一定境界才可能无为无不为。(我曾经发表《“有为”“无为”结合论》,在《彭祖养生长寿学·原理论(上)》中改为《有为无为 全在自为》)。
4.第3、第4条说彭祖“上及有虞”——从(尧帝后的)舜开始,“下及五伯”——到达夏商,成为“五伯(霸)”之一,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。《史记》也记载“彭祖氏,殷之时尝为侯伯”,确认彭祖经历了尧、舜、夏、商的漫长的历史时期。据史料,彭祖于公元前1843年离开彭城(徐州),其间有一千二三百年。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活一千多岁,所以,彭祖不是一代人,而有几代人继承彭祖称号。
5.第3条称“彭祖”,第4条称“彭寿”,可见彭寿也是一代彭祖。屈原已经确认第一代彭祖——向尧帝献雉羹的是彭铿,那么,这彭寿是什么时候人?是第几代彭祖?《汲冢周书》记载:“皇天哀(可怜)禹(夏禹),赐以彭寿,思正夏略(谋划夏朝政策,使之正确)。”可见彭寿是政治家,夏禹的“参谋长”。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“(夏代帝启)十五年,武观以(于)西河叛。彭伯寿帅(率领)师征西河,武观来归。”这证明夏代确实有一个彭寿,被封为伯爵,有军队,帮助夏启平了定叛乱。他是紧挨彭铿之后的第二代彭祖。
6.商代也有彭祖帮助商王两次平定叛乱。所以钱伟长提出彭祖还是军事家。
7.一般版本上,“彭祖、寿、考者之所好也”中间没有顿号,张立鸿教授加了顿号。他认为彭祖不是只有一代,篯铿是始彭祖,彭寿、彭考也是两代彭祖。夏代帮助夏启平叛的已经确定是彭寿,那么商代帮助商王平叛的可能是彭考。而末代彭祖是孔子自叹弗如的老彭。
8.彭祖帮助夏启平叛,使叛乱者“来归”——来归顺;彭考帮助商王平叛,使叛乱者“来宾”——来宾服:可见彭祖以武力为后盾,却以和为贵,体现了彭祖文化的灵魂——追求全面和谐,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