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  首页   >  仕农工商   >    彭氏农业

六只眼睛看彭祖(9)彭祖究竟寿几何

发布时间:2024-05-22 点击量:691

【六只眼睛看彭祖(7)(8)提出了彭祖寿命之谜,论证“彭祖130岁说”的荒谬性、危害性,今天讨论 彭祖究竟寿几何。】

有人说,彭祖八百“岁”便是八百“年”,指彭祖被封彭城、世袭爵位的历代彭祖建立大彭国至殷末从彭城消失的时间。

古代文献明明说的是彭祖“寿”八百“岁”,而不是说“大彭国”有八百“年”,怎么能把立“国”之“年”与人“寿”之“岁”混为一谈呢?“岁”固可算是“年”,“寿”却不用于国,明明说人,为什么偏要说国呢?不过,此说认为大彭氏国大约存在八百年,这是有道理的;大彭氏国有多代人继承“彭祖”称号,也是有道理的。于是人们误把大彭氏国存在八百年,当成彭祖活了八百岁。

但是,从尧帝把彭城封给彭祖,到末代彭祖离开彭城,有一千二三百年。尧帝时有了“彭祖”这荣誉称号,到夏代才有“彭伯”这实际爵位,可见到夏代才有大彭氏国。商代前期,仍有“彭伯”两次平叛,再次封为彭伯。到商代中期彭祖降为“贤大夫”,已经没有伯爵之位,不再是彭伯,这表明大彭氏国已不存在了。而大彭国消失后,彭祖作为大夫还活着,怎么可能用大彭国消失的时间作为彭祖寿终的时间呢? 

有人说,有26代彭祖,每代间隔30余年或40余年,总计800或1200年,每代60岁左右。这是用后代人的年龄来套彭祖的年龄。彭祖离开徐州“后七十余年,门人于流沙国之西见之”,彭祖“流离西域百余年”,怎么能说最后一代彭祖只活了60多岁呢?有人说,有根据,就是《中华彭氏源流世系血缘表》,表中列出宣公以上“82世源流”。但这只能表明有这82代人,却不能表示有几代彭祖。一代彭祖在世时便可能有多少代子孙。而且表中有三世“彭伯寿”、三十五世“彭祖寿”,认为他们分别名“伯寿”、“祖寿”。其实“他们”只是一个人,名“寿”,“伯”是爵位,所以史书称“彭伯寿”,而“祖”是历代彭祖荣誉称号,所以叫“彭祖寿”。于是有人误以为有“伯寿”、“祖寿”两个人名。另外在古代后代人是不能与其祖先同名的,彭祖不能先后有两个名“寿”的人。所以应该是同一个叫“寿”的人,他在世时已至少有三十四代子孙了。“血缘表”中二十一世“彭伯”也是误把爵位当人名了,而且它把第一代彭祖称为“老彭”也是错误的(见后)。

不过,彭祖封地徐州的确有过几代首领,他们都称“彭祖”。他们活着时就有好多代子孙,去世时才确定由谁继承新一代“彭祖”之位。那么,到底有几代彭祖呢?《庄子》说: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伸,为寿而已矣。此导引之士、养形之人彭祖、寿、考者之所好也。”在“祖寿考”间一般没有顿号,是张立鸿教授加了顿号,我们认为是有道理的。他显示了三代彭祖。

第一代,尧时始彭祖彭铿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他是始祖,所以《庄子》称他“彭祖”。古代文献上提到他,或者称名,或者称“祖”,而不称“老彭”。屈原《天问》问道:“彭铿斟雉,帝何飨?受命永多,夫何久长?”这是关于彭铿事迹与长寿的最早记载。《庄子·刻意》成玄英疏:“彭祖者,姓籛名铿,颛顼之玄孙也,善养性,能调鼎,进雉于尧,尧封于彭城,其道可祖,故名之曰彭祖。”《史记》:“……彭祖自尧时皆举用。”《正义》:“彭祖自尧时举用。”《大戴礼》:孔子说尧帝“举舜、彭祖而任之,四时先民治之”。《武夷山志》:“彭祖尝进雉羹于尧,尧封于彭城,故名彭祖。”黄帝与正妃西陵氏(嫘氏)生二子,次子昌意之子为“五帝”之首颛顼,颛顼之重孙陆终氏生六子,第三子便是籛铿。彭祖是黄帝的第七世孙。当时尧帝确是人民公仆,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得了疲劳综合症,卧床不起。籛铿利用陶罐做了野鸡汤送给尧喝,又烂又鲜、有营养、好消化的清炖野鸡使尧恢复了健康,尧便把彭籛封赏给他。古人指地为姓,便改称彭铿。因为他善于养生,“其法可祖(效法)”,所以称“祖”。“祖”是荣誉称号,不是国君爵位。据此看来,当时尚未建立大彭氏国。

第二代,夏时大彭祖彭伯彭寿。这也有确切史料。古代文献明确的称他为“彭寿”。《周书·尝麦》称“皇天哀禹,赐以彭寿,思正夏略”,说老天爷同情夏禹,赐给他彭寿,让彭寿帮助夏禹谋划治国之策。当时有人“胥兴作乱”,彭寿还帮助平叛。如《竹书纪年》说到帝启(夏禹的儿子)十五年,“彭伯寿帅师西征”而平定武观的叛乱,可为旁证。《正义》说彭祖“历夏、殷,封于大彭”。可见夏代承袭彭铿封地的是彭寿,“彭城”已易名为“大彭”,因为彭寿不仅有“荣誉称号”——“祖”,而且有了实际爵位——“伯”,建立了大彭氏国。“彭伯寿”,便是彭伯,名寿。不是叫“伯寿”。《庄子·刻意》说:“彭寿得道,上及有虞(舜),下及五伯。”《庄子·大宗师》则说:“彭祖得道,上有有虞,下及五伯。”两处互文不仅证明此彭祖即彭寿,虞舜时他继承始彭祖篯铿的荣誉称号“彭祖”,还没有伯位,后来才封有伯位。

第三代,殷商前期大彭祖彭伯彭考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彭祖氏,殷之时尝为侯伯。”说“彭祖氏”而不说“彭祖”,这表明是始彭祖的后裔,而不是始彭祖本人。《彭门记》:“殷之贤臣彭祖,邑号大彭。”《国语》也称:“大彭、豕韦为商伯”,《新唐书》也称“豕韦、大彭迭为商伯”。可见殷商前期徐州仍名“大彭”,该是仍有大彭氏国,此彭祖仍承封伯爵,仍为大彭祖,而被称为“大彭”,以与“彭寿”区分。他也帮国王平定叛乱。《竹书纪年》:“(河亶甲)五年,姺人入于班方。彭伯、韦伯伐班方,姺人来宾(宾服)。”有人便以为这代彭祖叫彭伯。其实,“彭伯”的“伯”与“韦伯”的“伯”一样是爵位,他们就是商代的伯爵大彭、豕韦。那么,这位号为“大彭”的彭祖名叫什么呢?根据《庄子》“彭祖、寿、考”应名“考”。 “考”也是高寿的意思,如“周王寿考”(《诗·大雅》)。彭祖高寿,所以虞、夏时彭祖名“寿”,商代前期彭祖名“考”。准确地说,是先有了长寿的彭寿、彭考,后代才以“寿”、“考”表示长寿。

还有第四代,殷商后期末代彭祖——老彭祖——贤大夫老彭。《吕氏春秋》:“彭祖,殷贤大夫也……,盖寿七百余岁。”《抱朴子》引《彭祖经》说,彭祖“历夏至殷为大夫”,《世本》说“彭祖在商为守藏史,在周为柱下史”,《庄子·释文》也有同样记载。这证明彭祖到了商代后来失去“伯”位,改任为守藏史,只是“大夫”,而不是侯伯了。商代后期的彭祖才常被称为“老彭”或“彭老”。《大戴礼·虞戴德》记孔子说:“昔商老彭及仲傀,政之教大夫……”这是文献中最早提到“老彭”的,这明显表明“老彭”是商代的而不是其他时代的彭祖。《论语》记孔子“窃比于我老彭”“述而不作”。这“老彭”当然还是商代的,而且是商代后期的,因为商代后期才有了文字,才有了“作”(写作)与不“作”的问题,此前没有文字,那时的彭祖不存在“作”与不“作”的问题。所以《广雅释诂》解释孔子的话时,明确说:“老彭,殷大夫。”;《抱朴子》:“人中之有老彭,犹木中之有松柏”。《抱朴子》所说的“老彭”或“彭老”是其弟子“于流沙国之西见之”的彭祖,也就是逃离徐州的彭祖。《武夷山志》“彭祖,商贤大夫,即所谓老彭,隐居是山。”说得多明白,逃离徐州到达武夷山隐居的彭祖原是“商贤大夫”,人称“老彭”。

那么为什么称商代后期的彭祖为“老彭”?他究竟叫什么名字?1.“老”是对天子的“大夫”的尊称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“天子之老,请帅王赋。”杜预注:“天子大夫称老。”商代后期彭祖是“殷贤大夫”,所以人称之为“老”。2.“老”也是臣僚自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五官之长曰伯……自称于诸侯曰‘天子之老’”。彭祖曾有伯位,所以也可能自称为“老”。3.“老”是小,排行在最后的,如老儿子、老妹子。老彭祖便是在徐州的最后一代彭祖。4.老彭祖族人四散流亡后或各自私下为一方彭氏之祖,于是许多地方有了“彭祖”、“老彭”及其传说、遗迹,难知哪是徐州最后一代彭祖;或不敢公开称祖,于是称“老彭”,如到达浙江后来迁往福建的,便称为“老彭”,苏轼有老彭墓诗;或隐姓埋名无法确知其姓名,如到达河南的去“祖”去“彭”而以“老”为姓。所以,这代彭祖称为“老彭”。

由此看来,在徐州彭祖有四代,先后相距约一千三百年(离徐州后还至少活了百余年),平均寿命三四百岁,这和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所记“彭祖曰:……和神导气……寿三百六十岁,此乃邻真人也”相合。

彭祖能活三四百岁,在某些人看来也简直是匪夷所思!可能吗?根据上述文献资料分析,只能认为这是事实。但是,合理吗?合乎科学道理吗?只能从事实中得出科学道理,而不能用所谓“科学道理”否认事实。我们将在“彭祖人体文化”中讨论决定人体寿命的因素,人可以活多少岁,为什么常人不能活到那么大。简而言之,有客观原因,包括遗传因素和时间磨损,有主观因素,要从优婚开始到房中养生播下良种,优孕优育,从在娘胎开始到一辈子全程养生,从修性养生、服食养生开始,到导引养生、房中养生全面养生调控,也有可能实现“上寿三百”的可能性。“三百岁”才是“天年”可以活到的年龄。彭祖的父亲是炎黄子孙,母亲是“鬼方”——西方人,彭祖是中西方人的混血儿,有了“杂交优势”,有了良好遗传基因。彭祖注重房中养生,目标不仅是为了自己,“令人长生”,而且是为了子孙,“令子长命贤明”,“有子必寿”(见《养性延命录》),不仅优婚而且优孕,从而为长寿基因在后代的顺利表达奠定基础。彭祖开创全面的养生术,代代相传,使后代从娘胎开始便进入养生轨道,而不是在早年放纵、中年亏损、老年衰退后才开始亡羊补牢。他们的养生是一辈子全程的和全面的。所以,彭祖活三百多岁不足为奇。一般人不能活那么长,就是因为父母未能优婚优孕优育,本人早年放纵、中年亏损、老年衰退后才开始养生的,而且不能全面养生,因而不能尽享“天年”,甚至达不到“下寿”——“常寿”一百岁。虽然“人有明哲,能修彭老之道,则可与之同功矣”(《抱朴子》),但是“若用礼治气养生,寿则不及于彭祖”(《韩诗外传》),因为“用礼”思辨,劳心伤神。又因为人有贪欲,汲汲追求,劳神伤身,致“筋骨沈滞,血脉壅塞,九窍寥寥,曲失其宜,虽有彭祖,不能为也”(《吕氏春秋》)。高诱注:“彭祖,殷之贤臣,治情清静,不欲(贪)于物,盖寿七百余岁”,“彭祖之无欲(不贪),不能化治欲主(有贪欲的人)使之无欲,故曰:虽有彭祖,犹不能为”。以自己的“不能为”因而不能长寿就否定彭祖之长寿,岂不悲哉!这叫愚昧!八仙之首钟离权说:“若教愚辈皆知道,天下神仙如水流”。就是说天下愚昧的人如果知道了彭祖长寿之道,都可以成为“神仙”——长寿者。不过光“知”还是不行的,因为“道甚易知,但莫(没有人)能行” ——这是长寿者皇甫隆对曹操说的。曹操想向皇甫隆求教长寿之道,皇甫隆便点明了常人不能长寿的关键,不能“行道”——实践彭祖长寿之道。

要健康地长寿,首先要相信可以创造生命奇迹,然后才能去创造奇迹。彭祖就是典范,彭祖就是信息,彭祖就是正能量。

没有史料可以证明还有其他哪一代彭祖,所以可以持四代彭祖说。当然也不能排除还有其他哪代彭祖的实际可能性。只是没有史料可以证明而已。

 


上一篇: 下一篇:
首页